一场陌生的清谈
时间:2013-08-01 12:55 来源:经典网摘文章 作者:九九文章网 阅读:次
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罗,或许只能独自面对,素颜修行。
——龙应台
认识顾野生是从喜欢西藏开始的。
喜欢西藏,喜欢那雄伟肃穆的布达拉宫,喜欢那转山转水转佛塔的圣地,喜欢那皑皑连绵的雪线上的雪,喜欢那朝圣者一生只为一个目标的修行……
因为一直向往那个神圣的地方,所以看了《朝圣》。才知道有这样一个80后的女子——为了去西藏,不顾家里的反对,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结束电视台的实习工作。以出走的决然姿态,坐上了火车去拉萨。
在书首页上的赠言是西藏活佛格杰仁波切题的——看不见的西藏,看得见的心灵。
于她的笔下,西藏慢慢的以另一种姿态呈现。远的变的近了,模糊的变得清晰了,神圣的变的平易近人了。唯一不变的是生命里的那份厚重感,就如同她无意介绍大昭寺,小昭寺的景点却独对八廓街里的朝圣者感兴趣一样。那份不变的是对生命的敬畏。
因为在每一个朝圣者的心里都有一份厚重的信仰,在朝圣的路上,人们的精神视野总要朝向现实世界之外。
朝圣者们三步一跪,五体投地,匍匐于地,用身体丈量这个苍茫的中华大地。额头与鼻尖的茧子是灵魂的舍利。它们不会脱落,因为一修行就是一辈子,直至这从泥地里来的身子终归于泥里。
在顾眼中的西藏是我们看不见的西藏,没有旅游攻略的介绍,没有物质的刺激,只有一个素颜的女子与时光深处最真实的自己相遇时的美好。在她的铅华下是看不见的拉萨,看不见的修行,看不见的神灵,还有看不见的游吟诗人——仓央嘉措。
说到仓央嘉措,我个人以为顾也只是写了他的皮毛,但是文末写到西藏门巴族的孩子们对这位情僧的遗忘让我记忆尤为深刻。他们会唱流行歌,却忘记了仓央嘉措的道歌抑或情歌。就如同我们一样——学得了英语,却慢慢忘了母语。时代发展的桎梏在这里相遇,留下作者无尽的怅惋。
或许西藏从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美丽的风景,淳朴的人们,渴望知识的孩子……
一座城市,不管再好,都有她隐秘的疤痕。
就像顾所写的那样,西藏到处都是游客的味道。所以,有些人永远无法进入拉萨的真正内部,并沾沾自喜的将肤浅的表面——全盘接受。
就像她听到孩子们唱着流行歌而忘记了门巴族千百年流传的民歌时悲喜交错的心情一样。在现代化的潮流中,哪一种古老的文化还能“独善其身”?
就像她笔下的苗荣一样——那些追寻自由的却又处于城市边缘的藏飘族。让我想起了那个我很喜欢的问句——谁还记得生命原本的模样?
——龙应台
认识顾野生是从喜欢西藏开始的。
喜欢西藏,喜欢那雄伟肃穆的布达拉宫,喜欢那转山转水转佛塔的圣地,喜欢那皑皑连绵的雪线上的雪,喜欢那朝圣者一生只为一个目标的修行……
因为一直向往那个神圣的地方,所以看了《朝圣》。才知道有这样一个80后的女子——为了去西藏,不顾家里的反对,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结束电视台的实习工作。以出走的决然姿态,坐上了火车去拉萨。
在书首页上的赠言是西藏活佛格杰仁波切题的——看不见的西藏,看得见的心灵。
于她的笔下,西藏慢慢的以另一种姿态呈现。远的变的近了,模糊的变得清晰了,神圣的变的平易近人了。唯一不变的是生命里的那份厚重感,就如同她无意介绍大昭寺,小昭寺的景点却独对八廓街里的朝圣者感兴趣一样。那份不变的是对生命的敬畏。
因为在每一个朝圣者的心里都有一份厚重的信仰,在朝圣的路上,人们的精神视野总要朝向现实世界之外。
朝圣者们三步一跪,五体投地,匍匐于地,用身体丈量这个苍茫的中华大地。额头与鼻尖的茧子是灵魂的舍利。它们不会脱落,因为一修行就是一辈子,直至这从泥地里来的身子终归于泥里。
在顾眼中的西藏是我们看不见的西藏,没有旅游攻略的介绍,没有物质的刺激,只有一个素颜的女子与时光深处最真实的自己相遇时的美好。在她的铅华下是看不见的拉萨,看不见的修行,看不见的神灵,还有看不见的游吟诗人——仓央嘉措。
说到仓央嘉措,我个人以为顾也只是写了他的皮毛,但是文末写到西藏门巴族的孩子们对这位情僧的遗忘让我记忆尤为深刻。他们会唱流行歌,却忘记了仓央嘉措的道歌抑或情歌。就如同我们一样——学得了英语,却慢慢忘了母语。时代发展的桎梏在这里相遇,留下作者无尽的怅惋。
或许西藏从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美丽的风景,淳朴的人们,渴望知识的孩子……
一座城市,不管再好,都有她隐秘的疤痕。
就像顾所写的那样,西藏到处都是游客的味道。所以,有些人永远无法进入拉萨的真正内部,并沾沾自喜的将肤浅的表面——全盘接受。
就像她听到孩子们唱着流行歌而忘记了门巴族千百年流传的民歌时悲喜交错的心情一样。在现代化的潮流中,哪一种古老的文化还能“独善其身”?
就像她笔下的苗荣一样——那些追寻自由的却又处于城市边缘的藏飘族。让我想起了那个我很喜欢的问句——谁还记得生命原本的模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美文
最新文章
推荐美文
精彩文章